初春时节,行走在咸阳的乡间沃野,放眼望去,连垄成片的麦苗好似绿油油的绒毯,为广袤的田野带来勃勃生机;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干净整洁的村道街巷中车辆穿梭,热闹的广场上,人们跳舞、下棋、话收成……一幅幅场景描绘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
元宵佳节刚过,年味儿还浓。2月13日一大早,兴平市店张街道三王村村民曹雷鸣骑上电动三轮车,行驶在乡间的水泥路上。一路上,一片片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田间地头满是忙碌的身影,大家在田里观察苗情、追施肥料。曹雷鸣不由得加快了速度,轻车熟路地奔向自家的麦地。
一进田间,曹雷鸣就蹲下随手拔起一株麦苗,小麦苗株挺拔、叶片肥厚、颜色鲜绿。他仔仔细细地观察麦苗根系生长和土壤墒情,将田间管理课堂上学来的知识活学活用:“这株麦苗根系旺、分蘖足,说明小麦安全顺利越冬,做好春管,将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越冬期整体降水偏少,麦田底墒不足,土壤墒情也逐渐下降。像我这片地秋收后采取秸秆还田、旋耕播种,改善了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健康和麦苗生长,可也存在土壤松弛、墒情不足的问题,这就得适量追施速效氮肥,促进苗情转化,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曹雷鸣一脸骄傲地说,一群村民津津有味地听他介绍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咱们要重视天气变化,对弱苗田块,结合降水适量追施速效氮肥,培育壮苗;对整地粗放的田块,采取一定的措施,沉实土壤,减少土表水分蒸发,雨后还得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
从加强小麦苗情和病虫草情田间调查,到及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会商研判麦油作物生长形势,我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麦油作物冬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小麦秋播苗期病虫害防控指导意见》《冬前麦田杂草防治技术指导意见》等,分区分类细化管理措施,在田间地头召开全市小麦冬季田间管理培训现场会,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睿现场培训,就做好、化控、化除、追肥、灌水等工作进行系统讲解,成立技术指导服务组,深入各县市区开展包抓指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分别组织各镇召开部署动员会,发动县镇村三级力量,全面动员群众掀起控旺防病强冬管工作热潮,推进控旺促壮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田管措施落实落细。截至今年年初,全市已落实麦田17.4万亩、化控10万亩、追肥46万亩、冬前化除67.4万亩、病虫害防治273万亩,旺长势头得到一定效果遏制,减轻了春季病虫草害防治压力,有力保障了麦油作物安全越冬。
农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科学的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措施,更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看到我市乡村田野里麦苗茁壮成长、各项农事有条不紊进行时,不可以忽视背后农民群体的蜕变。这股人才力量,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引领着乡村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如今,经常参加农业培训活动的曹雷鸣,也从地地道道的“老把式”变成了十里八乡的种植能手。这是我市围绕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行走在田间,记者看出,当前农业生产中,最大的变化是农民的变化,是农民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变化。种地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劳作不得闲的刻板印象,而是一场农民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4733人,涌现出140余名“头雁”人才和领军人才、14名“农民科学家”、40名“农民专家”、473名高级职业农民。去年,开展各类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班2000余期,参训农民30万人次。
咸阳,正在聚集慢慢的变多的高素质农民,把乡村变成充满了许多活力的舞台。这得益于我市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把农村一大批劳动力培养成爱农村、懂农业、精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为全市“三农”工作提供了新鲜血液和创新动能。
大部分高素质农民慢慢的变成为家庭经营的基石、合作组织的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留住了一批长期扎根农业、服务农村且拥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吸引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夯实了坚实基础。
春日的彬州乡村,像一幅简洁的素描画。蓝天白云下,一条条水泥路整洁平坦,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幅幅描绘农村里的生活的彩绘墙连绵不绝,处处透着舒适、惬意的生活气息。
说起2024年的最大收获,彬州市新民镇雷北村驻村李继勃打开了“话匣子”,满脸自豪地说:“我们收获了乡亲们送来的锦旗。”
当天,村民们敲锣打鼓,为彬州市委组织部驻新民镇雷北村工作队送来了一面印有“驻村帮扶暖人心 尽职尽责解民忧”的锦旗。“感谢驻村工作队为我们争取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生产路”“安装的通信塔”“硬化的新农村道路”“修建的排水渠”“安装的太阳能路灯”“修建的法治文化广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话村里的喜人变化。
“我要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拍了拍“老熟人”李继勃的肩膀,村民王小平开心地说,“我不仅从脱贫户变成了养殖大户,还成立了家庭农场,驻村工作队让我们大家的日子都红火起来咧!”起初发展养殖业,因没有动力电等基础设施,李继勃积极对接国网彬州市供电公司投资4万元免费为王小平接通动力电,大功率农用设备能安心使用,完全解决了打饲料、饲草的难题。同时,帮其申办家庭农场营业执照,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0.5万元。目前,王小平家牛存栏5头、猪20头。
“驻村帮扶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在驻村工作队一次次上门动员下,因身体患病不能外出务工的张忠文力所能及地发展养羊产业,从3只羊发展到目前的32只,不但增加了收入,还坚定了自立自强、扩大养殖的信心。
“我们打心底感激雷北村驻村工作队,他们修路、修筑排水渠,完全解决了困扰我们20多户多年的排水不畅难题。”村民张苟成激动地说。
“驻村以来,我们工作队扎根雷北村,坚持入户走访,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立足本村实际,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居环境、道路交互与通行、美化亮化等工作上下足功夫,乡村振兴事业取得了新成效。”看着雷北村这几年的发展变化,李继勃深有感触地说,“今年我们将接续奋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好政策催生好生活。我市紧跟“千万工程”步伐,搭建起完善的政策体系,明确规划重点任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2024年,我市为73个村投入财政资金1.58亿元、衔接资金1.25亿元,实施347个补短项目,持续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乡村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步伐愈发稳健有力。
微信扫码在线客服